非遗进水院——中国非遗传统医药

中医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是中国人民共同拥有的珍贵财富。为了更好地保护中医医药,有很多中医技术和医药都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遗进水院——中国非遗传统医药

中医诊法(朱氏推拿疗法)

朱氏一指禅推拿是近代中医推拿最著名的流派之一。其根基为中医巨著《黄帝内经》和达摩所创“一指禅推拿”,其手法有推、拿、按、摩及推摩等十余种,一指禅推法为其精华;“以指代针”、“内病外治”为其特色;其“万法归一”、“经络诊治”、“柔和舒适”的理念和疗法在诊治脾胃病、小儿麻痹症、头痛、月经不调、小儿发育不良、颈椎病、骨关节炎等内外疾病方面独树一帜。
新中国成立后,朱春霆受聘华东医院,首创中医推拿专科。经半个多世纪的临床积累,朱氏一指禅推拿在全面继承总结朱春霆学术思想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推拿医疗、保健、康复领域,融入了“治未病”等新的治疗理念和方法。力求以人为本,提供个性化服务,相继推出了失眠、颈性眩晕等专病门诊和中医工作室。朱春霆、朱鼎成父子竭力服务于大众医疗和“高干保健”,解除了患者病痛,名声鹊起。朱氏一指禅推拿为大众养生健康事业奉献了中华医学的智慧。

中医诊法(葛氏捏筋拍打疗法)

葛氏捏筋拍打疗法以手指捏揉和用拍子拍打身体特定部位的经脉筋腱,以行气活血、调理脏腑,而达到强筋健骨、调和气血、防病治病的目的。其理论源自我国传统医学的经筋学说,治疗技术则滥觞于我国古代的“导引按跷”之术。此疗法发端于清末,五代相传,至今已有一百五十余年的历史。

葛氏捏筋拍打疗法继承中医文化传统,形成了独特的脉位理论和捏筋拍打技术。该疗法手法多样,简便易行,适应症广泛,疗效确切,传承方式具有开放性、多样化的特点。

该疗法也面临着医疗文化氛围改变、部分传承人无执业医师资格、理论与技术仍待进一步整理总结、培训传承受到限制等问题,需要采取保护措施,以使其更好地传承发展。

中药炮制技术

中药炮制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按中医用药要求将中药材加工成中药饮片的传统方法和技术,古时又称“炮炙”、“修事”、“修治”。药物经炮制后,不仅可以提高药效、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而且方便存储,是中医临床用药的必备工序。几千年以来,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炮制方法与技术,而且也形成了一套传统的炮制加工工具。炮制是中药传统制药技术的集中体现和核心,“饮片入药,生熟异治”是中药的鲜明特色和一大优势。中药饮片炮制技术是中国所特有的,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中医传统制剂方法

中医传统制剂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中药为原料,加工制成具有一定规格、可直接用于防病、治病的药品。最具代表性的传统剂型有丸、散、膏、丹。千百年来,中医传统制剂在历代医家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独特的制剂技术,是祖国传统医学宝库中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中药新剂型、新工艺、新技术不断涌现,丰富了中药制剂的剂型。但是,传统的制剂技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除汤剂仍然是中医临床首选剂型外,“丸、散、膏”仍被广泛使用,有些传统剂型和技术已经失传或正在被淘汰,其中不乏传统技术。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保护,以实现继承和发展。

中医正骨疗法

中医正骨疗法是通过拔伸、复位、对正等手法,采用小夹板外固定方式,治疗骨折、关节脱位等运动系统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它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早在周代,医疗分工上已有专人掌管骨科疾病的治疗,秦汉时期形成基本理论和技术,世代传承,如《肘后备急方》、《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千金要方》、《医宗金鉴》中有大量记载。

  中医正骨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完整的治疗原则及方法,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正骨术中的“小夹板固定”属于中国首创,其后被许多国家效仿。中医正骨术堪称中国传统医学对世界医学的伟大贡献之一。

发布者:Feevay,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eevay.com/?p=4428

(0)
上一篇 2022年7月29日 下午8:04
下一篇 2022年7月30日 下午11:17

相关推荐

  • 国家非遗“岭南陈氏飞针”第五代传承人中医博士在武汉红十字会医院开诊

    传承中医绝技 服务大众健康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岭南陈氏飞针第五代传承人中医博士吴偲 7月18日(下周一)正式在我院开诊!吴偲博士擅长双手脉诊法辨识体质,运用针药结合治疗妇科疾病,如多囊卵巢综合征、月经不调、不孕症、更年期综合征等,黄褐斑、痤疮、失眠、焦虑、肥胖、痛风、内分泌失调、脾胃病、心脑血管疾病、慢性疲劳综合征以及亚健康状态的调理。 中医妇产科技术优势…

    2022年7月17日
  • 非遗技艺与冰壶相遇,方寸之间尽显中国范儿!

    延庆冬奥村(冬残奥村)的,非遗展示区中,汇集了三百余件非遗展品。其中,一件冰壶造型的展品引人注目。透明的壶身上,画着长城、鸟巢、雪松和冰雪赛道等图案。这些画其实内藏玄机,因为它们是从壶里面画上去的,彰显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内画鼻烟壶的传统技艺。中国文化与冰雪运动,由此结合。 内画鼻烟壶起源于清代,在透明和半透明材质的壶胚内壁书写、绘画。这个独特的技艺也是…

    2022年8月9日
  • 广州非遗通识慕课丨建筑智慧见灰塑(二)

    灰塑题材广泛,涉及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戏曲人物、民族风情等。 它类型多样,有平面雕、半边雕、立体雕和透雕四种类型。 除了这些基本信息之外,灰塑的制作材料亦大有来头。 而在本节课里,邵成村老师还将为大家亲自示范灰塑的工艺流程:构图→打钉和搭骨架→草筋灰打底→纸筋灰塑形→制作色灰塑形→上彩。 灰塑制作的每一个步骤都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它运用了简单有限的…

    传统技艺 2022年9月23日
  • 传承百年景德镇陶瓷艺术,孙德娜的使命与追求

    景德镇是中国陶瓷之乡,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以精湛的制瓷技艺和丰富的陶瓷文化而著名。在这个美丽的地方,有一位非遗传承人——孙德娜,她承袭了家族的制瓷技艺,秉承“以艺术为灵魂,以传统为根基”的创作理念,用自己的心血和智慧,创造出了数十件精美的景德镇瓷器,为传承百年景德镇陶瓷艺术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孙德娜出生在陶瓷世家,自幼接受家族传统制瓷技艺的熏陶,也深刻地感受…

    2023年3月16日
  • 中国皮影戏的文化形态与存续生态探究

    皮影戏作为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各地影戏的称谓、剧本、唱腔、表演、造型显示出明显的文化形态差异和地域性特征。皮影戏的存续生态集中表现在院团和民间班社、演出剧目、观众、艺人传承、艺术品收藏等多方面,现状并不乐观。中国皮影戏的非遗保护工作,应加强皮影戏的学术研究,融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思路,使中国皮影戏…

    2022年7月19日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54877125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欢迎来到醒小狮平台,这里是非遗大师文化传承的平台!